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2、主要参考书:

1.《微生物学》第2版,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 《微生物学考研习题集》,童应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以现代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概念的提法 、名词的解释和语言运用等都适合现代生物学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优化的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讨论及专题讲座相接合,并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教学内容


绪论 

1.基本内容  

一、微生物定义及其类群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3.教学重点难点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细菌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 

三、细菌的群体的特征 

四、食品中常见常用的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和构造 

二、放线菌的繁殖 

三、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第三节  蓝细菌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以及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掌握G+和G- 细胞壁的结构以及细菌的特殊结构。

3.教学重点难点 

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细胞壁的成分与结构,芽孢的结构与成分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一、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三、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第二节  酵母菌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 

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三、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四、食品中常见常用的酵母菌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

一、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二、霉菌的繁殖方式 

三、霉菌的菌落特征

四、食品工业中常见常用的霉菌

第四节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真菌细胞结构和生活特性,了解霉菌的一般特性,掌握真菌繁殖方式、菌落特征和酵母菌生活史。

3.教学重点难点 

真菌繁殖方式,酵母菌生活史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病毒

一、病毒概况 

二、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组分 

三、噬菌体

第二节  亚病毒

一、类病毒 

二、拟病毒 

三、朊病毒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病毒,包括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的生活周期,掌握反映病毒生长繁殖规律的一步生长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及有关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特别是噬菌体溶原性反应的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繁殖,病毒非增殖性感染;一步生长曲线。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跨膜输送

一、影响营养物进出细胞的因素 

二、微生物吸收营养的方式


第四节  培养基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二、培养基的种类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以及根据不同微生物各自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对微生物培养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和培养基,营养物质的运输。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三种产能方式 

二、微生物主要发酵途径和产物

第二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间的联系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生物固氮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二、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代谢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

3.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生长曲线、连续培养。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一、测生长量 二、计繁殖数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细菌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 

二、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三、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第三节  影响微生 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一、温度 

二、氧气 

三、pH

第四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防腐的措施 

三、物理杀菌因素——高温、电磁辐射以及超声波

四、化学杀菌剂或制菌剂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微生物多样化的能量代谢,微生物的固氮机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确证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

第二节  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

一、基因突变 

二、突变与育种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第四节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一、菌种的衰退和复壮 

二、菌种的保藏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的染色体基因组及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质粒和转座子)的结构和基本特点,掌握微生物基因突变、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基因突变、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二、菌种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一、互生 

二、共生 

三、寄生

四、拮抗

第四节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一、水污染来源 

二、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

三、处理废水的微生物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分布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微生物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微生物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传染

第二节  宿主的免疫力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二、主要的抗原抗体反应 

三、现代免疫标记技术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有关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抗原和抗体。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的有关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理论,掌握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教学重点难点 

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

(资讯来源:天津农学院官网)

更多天津市专升本资讯,请关注恭学网校!